《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宣讲提纲之十二
时间:2020-01-06 15:1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安全保证

 

  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良好的安全环境、强大的人民军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敏锐洞察国际战略格局演变和民族复兴安全需求,深刻把握国家安全、世界军事发展大势和我军新的历史方位,鲜明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擘画了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我们在国家安全领域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当前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努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当前,我国安全形势的新变化主要有: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与西方大国尤其是与美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开始凸显;当前亚太地区安全形势趋于复杂化,中国捍卫国家领土、领海主权的压力在增大,尤其体现在周边安全上;国际破坏性因素渗透愈加激烈,“反独促统”、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等都面临着复杂的挑战;当前国内的社会矛盾进入了多发期,国内安全出现了新的格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日益突出的信息安全问题等等。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维护国家安全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保持了我国社会大局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环境。在看到好的局势的同时还必须清醒认识到,新形势下我国面临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特别是各种威胁和挑战联动效应明显,国家安全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他特别提醒全党,今后一个时期,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我们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确保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发展形势总的是好的,但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我们要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朝着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二、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系统思想,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写入党章。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基本观点,科学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如何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安全基本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1.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重要基石

  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入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各方面风险可能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更加繁重艰巨。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适应了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新要求,回应了人民对国家安全的新期待,顺应了世界发展变化的新趋势。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护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确立了新时代国家安全的整体布局和根本要求,提供了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系统思维和科学方法,指明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工作的前进方向和实践道路。

  2.正确理解和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这是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也是推进国家安全工作的必然要求。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建立在发展基础上的安全才更可靠、更可持续。实施发展和安全并重的国家安全战略,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做到坚持发展不停步、维护安全不懈怠。

  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党的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为人民创造良好生存发展条件和安定生产生活环境。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把制度安全、政权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为国家安全提供根本政治保证。以国家利益至上为准则,就是要把国家利益作为制定国家安全战略的出发点,更坚决更有效地维护好捍卫好国家利益尤其是核心利益。

  坚持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这是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基本定位。新时代国家安全,既要解决好大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安全共性问题,更要处理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阶段面临的特殊安全问题。要立足国际秩序大变局来把握规律,立足防范风险大前提来谋划思路,立足我国发展历史机遇期大背景来统筹工作,做到国家利益延伸到哪里、安全保障就跟进到哪里,为国家发展创造良好外部安全环境。

  坚持科学统筹的根本方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始终把国家安全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来把握。要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统筹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国家安全合力。

  3.维护重点领域国家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些重大风险挑战。要聚焦重点,抓纲带目,着力防范各类风险挑战内外联动、累积叠加,不断提高国家安全能力。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事业全面发展进步,维护重点领域国家安全是主阵地、主战场。要把确保政治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从维护政治安全高度谋划和推进各重点领域国家安全工作;以防控风险为主线,既要防控本领域主要安全风险,又要防范不同领域安全风险叠加共振;落实国家安全政策,织密国家安全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抓好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外部安全等重点领域的国家安全工作。

  维护政治安全。政治安全攸关党和国家安危,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确保党执政安全,是维护政治安全的根本任务。维护政治安全,要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维护国土安全。国土安全是立国之基。国土的安全状态与国家能否繁荣息息相关。国土不受外来侵略和威胁,资源不因战争或预防战争过分消耗,国家才能稳定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当前,我国国土安全面临复杂严峻挑战,维护国土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维护经济安全。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维护国家安全,根本上是为了发展经济,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场攻坚战,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切实解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增强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维护社会安全。社会安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最密切,是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晴雨表,是社会安定的风向标。要大力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整体水平,注意从源头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坚决打击恐怖主义,凡“恐”必打、露头就打,出重手、下重拳,给暴力恐怖势力以毁灭性打击,坚决把暴力恐怖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下去,坚决挤压暴力恐怖活动空间,使暴力恐怖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加强公共安全工作,妥善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加强交通运输、消防、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维护网络安全。当今世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日新月异,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深刻影响。互联网的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要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加强网络安全信息统筹机制、手段、平台建设,加强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能力建设,制定网络安全标准,不断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加强网络安全预警监测,确保大数据安全,实现全天候全方位感知和有效防护。贯彻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净化网络环境,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切实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维护外部安全。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国际秩序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要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切实维护我国海外利益安全,保护海外中国公民、组织和机构的安全和正当权益,不断提高保障能力和水平,努力形成强有力的海外利益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安全领域国际合作,坚决支持国际反恐怖斗争,坚定支持和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引导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国际安全,为全球安全治理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捍卫和平、维护安全、慑止战争的手段和选择有多种多样,但军事手段始终是保底手段,打赢能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能力。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紧围绕新时代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强大人民军队、怎样建设强大人民军队,深入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创造,形成了习近平强军思想,开拓了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发展推向新境界。

  1.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坚定步伐

  五年砥砺奋进,奠定强军基业。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把握国际国内大势,紧紧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以巨大政治勇气和强烈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重大方针原则,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带领我军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引领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新时代。

  重振政治纲纪,坚定不移推进政治整训,有效解决了弱化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突出问题;重塑组织形态,大刀阔斧全面深化改革,有效解决了制约我军建设的体制结构的突出问题;重整斗争格局,坚定捍卫国家核心利益,有效解决了军事力量运用方面的突出问题;重构建设布局,创新发展理念和方式,有效解决了我军建设聚焦实战不够、质量效益不高的突出问题;重树作风形象,强力推进正风肃纪反腐,有效解决了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突出问题。

  这些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这个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和军队统帅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科学指引。习近平强军思想,引领着强军实践,升华于强军实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军队实践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新时代建军治军奋斗创造的根本成就。

  2.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习近平强军思想,明确了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军事篇”,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必须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明确强国必须强军,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必须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明确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明确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必须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创新发展军事战略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明确作风优良是我军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必须加强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大力弘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明确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全面提高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明确改革是强军的必由之路,必须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统筹推进军事理论、技术、组织、管理、文化等各方面创新,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明确现代化军队必须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明确军民融合发展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必须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习近平强军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构成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科学军事理论体系,全军必须全面准确学习领会、毫不动摇贯彻落实。要贯彻“关键要实”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用一致,坚持领导带头,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务求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上取得实效,在认清使命、强化担当上取得实效,在推动工作、见诸行动上取得实效。

  3.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绘就了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总目标和路线图,明确了全面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实践要求。

  准确把握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军必须为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提供战略支撑,为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提供战略支撑,为拓展我国海外利益提供战略支撑,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战略支撑。这是党和人民赋予人民军队的新时代使命任务,是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要求,也是我军全部价值之所在。“四个战略支撑”,深刻阐明了我军的政治属性、根本职能、战略功能、国际责任,全军要强化使命担当,增强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加快提升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能力。

  准确把握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战略安排。党的十九大对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出了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在实现2020年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军事理论、军队组织形态、军事人员、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这体现了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的战略要求,彰显了我们党大踏步实现强军、迈向一流的决心气魄。全军要牢牢扭住国防和军队建设目标任务,一步接着一步推,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干到底。

  准确把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战略重点。构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新型军事管理体系、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新型军事训练体系、新型军事人才体系、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军事政策制度体系,找准战略重点,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要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逐步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

来源:民政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